新闻动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理论”北京大学美育论坛暨高校美育案例交流会举行
来源: 教务长办公室、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12
2023/12/12 信息来源: 教务长办公室、艺术学院
编辑:燕元 | 责编:山石12月8日,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理论”北京大学美育论坛暨高校美育案例交流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的美育教师参加线下会议,北大视频号进行同步直播。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任羽中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鑫和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共同主持。
任羽中从北大的美育传统讲起,回溯蔡元培校长作《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时代背景与内在逻辑,指出北大美育的要义在于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同时借鉴学习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美育有其时代特性,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美育、“五育并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讨和发掘新时代美学美育的内涵与特征。任羽中希望,北大美育论坛能为美育教育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共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推动高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教务长办公室主任孙华介绍了北大近年来在推动美育体制机制建设、深化美育课程改革、积极拓展美育活动、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论坛研讨共同推动高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雷虹在致辞中讲道,根植于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艺术学院在美育理论研究与创新、课程建设与美育实践路径、美育与思政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通过交流互鉴,共享美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形成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凝聚合力的共同体,切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新局面。
孙华(上)、雷虹分别讲话
主旨发言环节,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卫强调,审美教育是基于感性经验的教育形态,高校美育课程应是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教育和创造教育,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悟,把人文基因深植于心,从而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肖薇从融合浸润的人文美育环境、“四度和四性”美育课程特色、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文美育新格局三个方面介绍了清华大学美育建设的丰富经验和典型案例。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学校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确从美育的目标、实践和现实针对性三方面展开讨论,强调了认知的价值和误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顾春芳强调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了中华美育思想在当代的赓续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以短视频艺术为切入口,认为社会美育应该在多元拓展的态势中有机地融入新元素,同时指出,短视频艺术是否可以为美育提供有意义的社会化平台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易晓明从现象和数据两个层面切入,探讨当前社会面临的形式上和心灵上的审美危机,强调美育重在发现当下生活的生动经验。
会议合影
下午的案例交流会上,与会人员从乡土美育、书院课程、医学生美育、校园大型活动、讲堂实践、科技美学美育、数字美育等方面分享了丰富的美育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育工作的创新路径。艺术学院于韵探讨了文化创意视域下乡土美育的创新路径,以白马花田课堂为例,展现了乡土文化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元培学院李泊桥分享了以住宿制书院课程为核心的美育新举措,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医学部白锐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生美育课程创新设计,通过书法工作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校团委李鸿从校园美育大型品牌活动的角度分享了校团委大型文化活动与艺术类社团工作的创新思考。会议中心张勇探讨了北京大学美育实践创新中的讲堂实践,凸显了讲堂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从数字生态文明视野之下的科技美学美育思考的角度,探讨了科技与美育结合的可能性与价值。董树宝分享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美育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强调了数字技术在美育中的应用。南京晓庄学院刘雨萱以“四堂联动”为例,讲述了学院打造“美育+”育人新模式、注重美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探索。佳木斯大学李丽华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美育实践路径的探索,强调了美育在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内涵与特征、高校美育体制机制探索、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实践等内容,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理论、推动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