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课
学习党代会精神·思政实践行(十一)| 承先烈志,行发展路——数学科学学院赴重庆思政实践纪实
2022/08/24 信息来源: 校团委
编辑:麦洛 | 责编:燕元编者按: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百年大会讲话中指出:“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思政实践课程以“奋进新征程 永远跟党走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设置“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四条主线,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实践”和“线上实践”模式开展。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联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和其他院系,引领北大学子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300余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任授课教师,280余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助教,32个开课院系(含医学部)50余人次的院系党委书记、院长参与带队授课,在革命老区、科技阵地、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250余支课程团队、3600余名本科生,奔赴25个省市开展思政实践,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讲话精神,用青年之眼考察国计民生,用青年之声回应时代召唤,用青年之肩扛起使命担当,用奋发向上的青春风貌和求真力行的实际行动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7月15日至17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生前往重庆,开展“承先烈志,行发展路”主题思政实践课程,共同感受山城红岩魂,赓续革命先烈志。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胡俊及学院实验室主任张树义带队,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清玉及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许亚侨担任助教,共有25名2021级本科生参与。
走进历史遗迹,体悟抗战精神
7月15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的白公馆看守所旧址进行参观学习。该旧址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人习称白公馆。1939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戴笠实地查看后重金买下,改为军统局重庆临时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该旧址被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抗战胜利后,又改为特别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0人殉难,仅20人脱险。
15日晚,实践团开展了评议读书会。助教指导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新时代青年应当葆有政治进步的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同学们就对讲话的学习心得和下午参观的感受进行了交流。张树义就活动及同学们的感想作出总结,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科研过程中发扬革命先辈面对困难坚守初心、积极探索的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青年的力量。
16日上午,同学们乘车来到红岩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着充满革命记忆、代表抗战精神的各种珍贵文物。在复原的大轰炸场景中,残垣上仍闪耀着“越炸越强“几个大字,展现了重庆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英勇反抗、无惧牺牲的精神。展馆中央历经沧桑的旧式印刷机,象征着新华日报在面对各种胁迫与危险时,依然坚持传递党的方针,凝聚抗战力量的不屈意志。展馆中有每一期新华日报的电子版。同学们细致阅读当年日报的扫描电子版,看到周恩来在得知皖南事变后所题写的“为江南死难者志哀”几字,无不深受触动。
16日下午,实践团先参观了周公馆。周公馆于1938年被周恩来同志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副部长的名义租下,对外虽称为“周公馆”,实则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城区内的办公点。这里记录了大量抗战时期的历史,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付出的不懈努力,让同学们对于党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了解。
参加学术论坛,坚定强国信念
实践团前往2022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峰论坛的会场。同学们参加了“数说气象,智创未来”智能气象预报创新科技分论坛。论坛上,张平文院士作了主题演讲,许小峰等人也分别就各项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论坛体现了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成果向试验发展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转化,展现了一批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也增进了同学们对于气象领域相关研究和难题的了解,提升了同学们对精准预报重要地位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帮助国家打破技术壁垒,攻破研究难题的志向。
晚上,实践团开展了“坚定青春理想,奋进百年征程”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齐唱国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观看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胡俊表达了希望同学们能够积厚成器、报效国家的殷切期望。吴卓轩同学和马冰妤同学代表大家做了学习发言。同学们在学习中认识到,我们不仅要考虑祖国的建设,更要学会放眼世界,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历史人文,感受城市脉搏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参观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博物馆设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等展厅,展示了重庆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在“壮丽三峡”展厅里,同学们见到了大量与三峡有关的地理人文史料。而“重庆·城市之路”展厅则让同学们领略了20世纪百年中重庆面临的若干机遇和发展。这些文物资料,描绘出了重庆各时期发展的图景。如今的重庆已是西南地区的中心。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发挥智慧凝聚力量的成果,它由人民创造,也服务于人民。同学们由此深刻了解了国家建设与人民奋斗的紧密联系,更明白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
通过三天的参观学习,实践团同学们学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传承着伟大的红岩精神,并在主题团课的教育下,感受了中华民族崛起之由。同时在数学促经济社会发展高峰论坛中,切身学习到数学助推经济发展的应用。此行之中,实践团成员既继承了红色力量,又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应用。期待同学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运用数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一分光。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从中原到海疆,同学们探访革命遗址,追忆先烈,赓续红色血脉;走入城镇乡野,访谈先进,见证乡村振兴;在祖国河山参访调研,感受时代脉搏。北大学子始终心向党旗,怀揣热望,知行合一,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思考时代方向与个体融于集体的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新征程中贡献青年力量。
文章来源:https://news.pku.edu.cn/xwzh/560ffe3e3b3746df8303e23b1d3b122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