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北京大学:以精品化内容造就育人品牌

来源: 高校思政网        发布时间:2022-07-15


2021年5月,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一年多以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盘活全校宣传思想工作资源,在新媒体运营中坚持精品化路线,发掘育人资源、提升育人质效,打造高校融媒体思政育人的优质品牌。

01 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仰力量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思政公众号的建设上主动作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牢记总书记嘱托,绽放青春之花。今年6月,北大公众号把握总书记给北大留学生回信一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推出深度稿件,讲述新中国来华留学青年的北大教育故事。

共襄冬奥盛会,弘扬志愿精神。北大师生作为志愿者、建设者,为冬奥盛会的圆满举办贡献了青春力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北京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北大公众号自冬奥相关工作启动以来,及时跟进,从志愿者人物、冬奥科研揭秘、冬奥氛围营造等多个角度,点线面结合、视频图文俱全,集中推出稿件30余篇,总阅读量超200万。其中,《开幕式上的北大学子!》《祝贺!北大荣获表彰!》等推送单篇阅读量超10万。系列推送向全社会传递了北大人深度参与北京冬奥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成了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紧跟时政热点,强化育人效果。北大公众号密切关注时政新闻和教育热点,在重大新闻中及时发出北大声音,借助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热情和关注,完成育人目标。比如,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报道中,北大公众号在发射、太空授课、安全返回等多个时间节点报道北大学子王亚平的事迹;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报道四位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北大老师。

02 用好红色资源,做好四史教育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担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北大公众号充分依托百余年的厚重校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以校史为抓手,生动、深入地开展好四史教育。

北大公众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报道中,积极策划,深度发掘红色校史资源,先后推出《百年初心!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历史性深度稿件;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后,北大公众号及时推出《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一文,宣传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同行的北大精神,勉励当代北大青年和社会读者承担时代使命。文章情理交融,以深厚历史感、强烈使命感打动人心、催人奋进,达成思政育人目标。

今年以来,北大公众号推出了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王伟老师绘制、北京大学校史馆杨琥老师撰文的《李大钊》连环画。在李大钊先生就义95周年纪念日当天,北大公众号出专题策划,介绍李大钊生平事迹和连环画系列内容,以生动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再现这位革命的播火者在北大的学习和工作,再现那个觉醒年代的北大精神。

03 五育并举,赋能青年

北大公众号不断追求网络思政实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新闻宣传为切口,深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发掘其中的育人资源,以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为杠杆,放大育人成效。

思政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北大公众号与相关单位部门密切合作,推出系列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网络思政课”。去年12月,北大公众号推出专题策划《这门课,讲的都是你关心的问题!》,精选了近年来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优质内容,以精炼的文字描述和短视频的形式传递思政课堂中的精彩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工作。去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北京大学有田野考古实习、人体解剖学、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三门课程入选。北大公众号推出专题内容,介绍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以细致的笔触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把北大的课堂氛围生动呈现给广大读者。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咱们:看见身边的光》专题活动,邀请北大艺术学院博士生为44组、54名北大一线服务人员拍摄人物肖像,并推出《今天,北大为“咱们”办了场展!》一文,为校内师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进一步向社会传达北大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形象。该文不仅收获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更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关注。《北大新开“农场”,学生种菜技能get!》介绍“大学生种植实践”通选课,这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创新让网友们纷纷“点赞”。

北大公众号依托丰富校内活动,不断推出美育、体育相关报道。今年年初,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获得热烈反响。北大公众号敏锐发掘剧中思政教育元素、关注作品与北大精神的密切联系,邀请原著作者、导演等核心人员进行独家专访,采访北大影视、文学领域学者,高站位、重内涵、高质量完成了《从“光字片”到北大——〈人世间〉里找到你!》一文。该推文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引起网友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进行了一次高效高质的思政教育实践。

北大公众号十分重视校园活动的报道,在呈现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风采的过程中,实现网络传播和思政育人的结合。今年5月4日校庆时,北大公众号推出《为你的青春而诵!北大,生日快乐!》,以优美的诗篇,传递五四精神、时代风貌;在毕业季,北大公众号策划推出多篇内容,以毕业照、毕业歌曲、毕业打卡活动、毕业典礼现场报道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主体,抒发毕业情绪、承载毕业教育。

北大公众号以体育文化节、春季运动会、夜奔等经典活动和各类运动代表队、体育社团等运动为有力抓手,秉持蔡元培老校长“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理念,宣传北大体育氛围和育人成果。《北大,动起来!》《毕业前,最后一次夜奔!北大,我爱你!》《北大00后、60后一同登顶!》等推文,丰富多面展现校园体育活动,弘扬体育文化,向社会传达北大体育育人成果。

04 弘扬师风学风,锻造品牌栏目

在精品化发展的思路指引之下,北大公众号打造了系列品牌栏目,其中的学生典型人物系列稿件极具代表性。通过报道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得主等优秀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传递青春力量,发挥榜样力量,多篇内容获得10W+阅读量,思政效果显著。如《我是北大数院的吴清玉,很高兴认识你!》一文将吴清玉同学的优点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鼓舞了大家力争上游的奋斗热情。

“学者书房”系列报道聚焦北大教授。《北大教授林毅夫:真正的书房在心里》《探访!北大教授戴锦华的书房》等推文以图文并茂、书人同台的形式,以小见大,带领读者从书房一隅走进北大教授们的广阔学术人生,体悟学者们各具风范的为人之品、治学之章、处世之道。

“燕归来”系列报道聚焦再度选择北大的优秀归国青年学者。《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又一人归来!》《爱摄影,更爱真理!他回到北大教逻辑》等推文,用鲜活故事折射出北大校园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脉络传承。从这些学者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北大人那份独具的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情怀。

05 科学运用传播规律,大幅提升育人成效

北大公众号充分用好多推权限,在科学谋篇布局发布计划的同时,及时编发高时效性、强相关性的新媒体消息,切实有效承担育人使命、发布北大声音、强化品牌形象。

北大公众号紧跟疫情防控形势,及时先后推出《北大和你一起,共克时艰!》《如何调整好睡眠?北大疫情防控讲座为你支招!》《北大成立校园疫情防控专家组!》等推文,落实疫情防控宣传任务,及时回应校内外师生网友关切,稳、准、快发布,为校园疫情防控提供有力舆论支撑,传递北大防疫工作者、志愿者良好形象。

北大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时效性,及时准确地做好校内外信息通达工作,同频同步招生季、毕业季相关信息,发布《出分!代码10001,欢迎报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关于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补充通知》等推文,第一时间满足考生、学生需求,强化公众号影响力,提升公众号育人势能。

北大公众号深度整合校内思政育人资源,多面拓宽思政教育宣传渠道,延伸思政教育内涵与外延。

目前,北大党委宣传部已就思政育人宣传广泛开展校内外合作,以内容高质化、形式多样化实现多媒体共融、校内校外影响力俱增。去年以来,北大公众号与多家兄弟院校联合制作校庆推送,进一步放大了账号影响力。

未来,北大公众号坚守思政教育阵地,不断增强校内外媒体平台优势资源共享,加大创新思政育人力度,讲好北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配合北大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原文链接:公众号谈育人 | 北京大学:以精品化内容造就育人品牌


返回